手机客户端官方微信号 WAP版 登录注册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书画频道-美术新闻

上海|“水+墨”以“践行于语言与观念之间”展览 暨学术研讨会 2020年10月31日   来源:书画频道   浏览量:4833

  10月16日,“水+墨”以“践行于语言与观念之间”为主题的展览暨研讨会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举行,
  当代“新水墨”是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自2012年起致力研究的学术方向,并以“水+墨”为品牌,连续8年举办了相关的主题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每年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艺术实践,探讨“新水墨”发展的话题,积累了相当的学术成果。
  本届“水+墨”展览以“践行于语言与观念之间”为主题,聚焦于一批在当代水墨领域和学院水墨教学实验的一线教授的作品:如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王璜生、广州美术学院的教授左正尧,天津美术学院的教授邓国源和曲健雄,中国美术学院的教授杨劲松和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的教授陈心懋。他们不但在美术馆里推动了当代水墨,还在学院推动了水墨当代化的教学和实践,在中国当代水墨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次展览既是展示这六位艺术家自己的艺术作品,也是他们在当代水墨语言和观念探索的一次回顾。展出的作品既有通过和水墨相关的装置和影像作品来表达水墨空间的呈现,如王璜生、曲健雄的作品,也有在中西融合的背景下,注重于对当代水墨语言的实验,如杨劲松和邓国源的作品,同时还有注重于挖掘传统水墨语言、从中寻找到水墨新的活力,如左正尧、陈心懋的作品。他们在“水”与“墨”这两种不同的材质里,分别进行内在和向外的观念实践。
  曲健雄的大型水墨装置作品《兄弟》,来源于艺术家个人真实经历的感受,把他对城市空间的感觉用水墨空间的概念进行了表达。
  王璜生的一组装置作品《风之痕》用装置、影像和摄影的方式来探索水墨空间。三条犹如红色的丝带从展厅顶上垂挂下来,随着空气的流动感在轻轻飘动,观众可以在作品中穿行,体会风的痕迹的感觉。提醒着人们在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隐藏着的潜在危机。
  在杨劲松的作品《归零-2018个人观点系列》里,我们会发现艺术家延续了实验水墨中对宇宙混沌状态的表达,他用抽象化的图形和色彩,以一种整体的方式和个人独特的视角表达对生命力的迸发与观念的涌动。
  邓国源的《在花园》系列,用了传统水墨的绘画技巧,但却是用抽象的方法来描绘花园。他把光与影融合在传统水墨画中的线条和墨色之中,会让人想起莫奈的花园。这些花园在光影之下有的虚虚实实、闪闪烁烁,有的墨影浓重、密不透风。这是艺术家面对自然时的一种观念,描绘的主题是眼中的花园,表达出的却是心中的花园。
  在展览中也有挖掘传统水墨语言、从中寻找到水墨新的活力的作品。左正尧的系列以草本为主题的作品,并没有拘泥于常规花鸟画的画法。他以草本植物为创作对象,将这些植物平铺放大于画面,以淡墨或淡彩来加以描绘。凸显了草本作为草本的本体性和草本与人本的关系。
  陈心懋在《灵石图》系列,他认为山水画中最基本的符号就是山和石。石可以看作是山,山也可以看作是石,对山和灵石的研究,其实也是对自然的研究,对传统审美符号的研究。
  本次展览邀请的六位艺术家,不但在创作上体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而且他们也都参与了美术学院水墨的教学实践,在传统水墨与当代水墨的教学中启发并影响了不少学生。本次“水+墨”展览不仅会进一步推动“水+墨”展览品牌在全国艺术学院的传播,同时也会对当代水墨在公共教育领域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光盘销售 | 现代书画   [更多]艺商城
  • 梁宝民《山河锦绣妍》 议价
  • 邓远坡《春到枝头》 议价
  • 张明川 惠民作品《空翠湿人衣》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