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客户端官方微信号 WAP版 登录注册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书画频道-美术新闻

在清华艺博探寻被人遗忘的现代中国画开拓者 李斛与20世纪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 2023年05月02日   来源:书画频道   浏览量:4568



在清华大学112周年校庆之际,“将何之:李斛与20世纪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展览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开幕式上,杜鹏飞为李凡、李蓉颁发捐赠证书,感谢李凡、李蓉和李芸三位子女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捐赠李斛的《炉前浇铸》等15件绘画作品。


开幕式现场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致辞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潘义奎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家杨先让致辞

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庆平致辞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致辞


李斛先生女儿李蓉代表家属致辞


杜鹏飞为李凡、李蓉颁发捐赠证书
手持捐赠证书的李凡(左二)、李蓉(右二)
杜鹏飞(右一)、李哲(左一)合影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哲主持开幕式

李斛,20世纪中国著名画家。师从徐悲鸿、黄显之、傅抱石等先生,因造型功底扎实,深得徐悲鸿赏识。1948年底,李斛应徐悲鸿之邀,从重庆来到北平(北京),先在清华大学营建系任教,其创作的视野随着南北地域的迁移和新中国的成立发生较大变化。1962年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科主任。1975年病逝于北京。在短暂的56年人生里,李斛的艺术创作一直与社会革命和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息息相关。



“将何之”原本是李斛一张不经意小画的自题,它又可被看作对时代的发问——中国绘画究竟去向何方?本次展览试图透过李斛的150余件绘画作品,包含水墨、设色、油画、素描和速写等,展现在时代洪流的大背景下,个人的努力与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是如何展开的。展览的序章,从自我写照开始,其后分为“视界:从重庆到清华”“范式:从写生到创作”“图真:从生活到艺术”“河山:从山水到风景”四个主要版块,分别从创作观念、创作范式、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山水与河山的转变等四个方面,呈现李斛在中西方经典绘画的共同追寻中,为中国绘画“东西兼程、中西合璧”现代转型所做出的贡献。



1946年李斛毕业时在重庆举办个人画展,徐悲鸿题曰:“以中国纸墨用西洋画法写生,自中大艺术系迁蜀后始创之,李斛仁弟为其最成功者。”由此可知,李斛是获得徐悲鸿高度认可的中西合璧“最成功者”。展览将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三层展厅展出至8月20日,欢迎清华师生及社会各界观众莅临参观。



展厅导览







展出作品欣赏


《将何之》36×27.7cm
纸本水墨设色 1957年 

《自画像》36×22.3cm
纸本铅笔 1950年


《嘉陵江纤夫》85×231cm
纸本水墨设色 1946年

艺术家简介



李斛(1919-1975年),原名李心源,号柏风,四川大竹人,20世纪中国著名画家。1933年,李斛考入当时的四川省立成都师范学校,1942年至1946年就读于重庆的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黄显之、吕斯百、傅抱石、谢稚柳、李瑞年等先生,因造型功底扎实,深得徐悲鸿赏识。1948年底,李斛应徐悲鸿之邀,从重庆来到北平(北京),先在清华大学营建系任教,其创作的视野随着南北地域的迁移和新中国的成立发生较大变化。1951年,李斛从清华大学调至中央美术学院任讲师,1962年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科主任。文革期间李斛常带病完成创作任务,1973年病情恶化时题写“胸怀远志,不畏近难”自勉,1975年病逝于北京。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光盘销售 | 现代书画   [更多]艺商城
  • 吕绍福 惠民作品《奇峰随云到天涯》 ¥4999元
  • 包信源《山高云淡》(70cm×35cm) ¥5000元
  • 彭华竞《藏族女孩儿》 ¥2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