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博会直击
2023北京文化论坛开幕在交流互鉴中共享文明之光
9月14日,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传承优秀文化 促进交流合作”为年度主题的2023北京文化论坛开幕。论坛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和行业领军人物,以及国际政要和文化领域国际机构负责人等600多名中外嘉宾出席。除主论坛外,还将举办和文化遗产、科技赋能、以文化人、文旅融合、文明互鉴等主题相关的5场平行论坛。
2023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开幕
9月7日,2023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开幕,400余件文物艺术品集中亮相文物精品展。本届文博会围绕“收藏: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将集中推出10项重点活动,包括2023全国国有文物商店文物艺术品交流会、第三届潘家园民间收藏艺术品展示交易会、第十五届秋季古玩艺术品博览会、北京798艺术区画廊联展、公益鉴定及惠民拍卖等,将打造一场有规模、有效益、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文物艺术品交易盛会。
千余件北京地区博物馆文创亮相服贸会
此前,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顺利举办。其中文博文创展区以“文物·创意·生活”为主题,34家北京地区博物馆和15家优质文创服务企业携千余件文创新品及精品共同参展,重点展示各博物馆在馆藏资源活化利用及文创产品开发领域的工作成果、机制创新和重要影响力,诠释“博物馆文创:让文物活起来”的办展理念。展区首次引入北京文博文创抖音本地生活直播仓,以全新的传播形式提升公众的参与感。
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
同期,有敦煌文博会之称的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以“沟通世界: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为主题,5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1200多名嘉宾参会。其中,举办13场“敦煌论坛”,着力打造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举办9项展览,涵盖丝路沿线文物精品、艺术和文创产品。此外,《飞天》音乐会等文艺演出讲述丝路故事,传递兼容并蓄的丝路理念。
金秋启幕 相逢北京 第23届北京艺博会在京举行
这个秋天,专业化的艺术博览会表现也相当抢眼。作为第十一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的重要艺术交流活动之一,今年北京艺博会在建设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政策指引下,构建了“艺领未来”的全新主题,特设当代国际画廊、名家推荐、经典艺术、当代艺术设计等主题展区,吸引海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家画廊、艺术机构参展,有5000多件艺术作品进行了现场交易,成果颇丰。
第十届艺术深圳启幕 带来多样化视觉冲击
在当代艺术发展迅猛的深圳,艺术深圳也走到了第十年,9月7日至10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的“艺术深圳”,以本地艺术为主题进行了相关板块的专业梳理,系统展示了本地艺术发展脉络。“艺术深圳”组委会秘书长叶建强表示,经过十年深耕细作,“艺术深圳”这一高品质的当代艺术市场平台的专业化、国际化、精品化、市场化水平大幅提升,已进入到国内品牌当代艺术博览会的前列。
创作采风
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赴吉林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创作活动
吉林是孕育北方民族、积淀关东文化的“人文之源”,也成为了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源泉。9月6日至13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中国文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赴吉林采风创作活动”赴吉林省长春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开展写生采风志愿服务活动。在白山黑水间描绘吉林壮美河山,讴歌东北抗联精神,展现吉林人民的昂扬风貌,热情赞颂新时代吉林建设图景。
花满湖山 绚丽秋华·全国美术名家作品邀请展暨首届全国美术名家走进牡丹江系列活动启动
同期,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画家20余人走进牡丹江,描绘牡丹江的大美多彩。9月8日,“花满湖山 绚丽秋华”全国美术名家作品邀请展暨首届全国美术名家走进牡丹江系列活动在牡丹江市书画院美术展览馆举行,展览呈现出风格各异、形式多样、情景交融的艺术气象。同时此次采风创作活动也将聚焦牡丹江,用作品加深观众对东北的了解,挥毫泼墨记录和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和创新创造。
展览速递
寻觅古人行迹:走进央美美术馆馆藏古画的世界
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的“何处寻行迹——馆藏古代绘画中的人与自然”展览开幕。展览回望中央美院美术馆自八十年代起开展的一系列古代藏品的鉴定修复工作,精选出横跨元明清三个朝代的山水人物画五十余件,以人与自然的视角为切入点,对古代藏品修复及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展示,同时也为观众呈现出古代藏品的全新面貌。
路之歌·铁扬艺术展在清华艺博建馆七周年之际启幕
接下来聚焦个体艺术家的艺术历程,探寻个案研究中呈现的中国文化走向。铁扬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美术教育培养起来的艺术家,他把土地和乡愁情结,以及冀中平原、冀西土地、太行文化的性格,用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真挚而纯粹。在清华艺博举行的“路之歌:铁扬艺术展”全面展示了这位优秀艺术家对于家乡土地和日常生活的入微观察和热爱。
刘万鸣艺术大展广美开幕 看花鸟大家的“意笔精微
艺术家刘万鸣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孜孜不倦地挖掘自己的艺术创新源泉,在笔法上追求“意笔精微”,在画境中追求“高怀幽致”。近日,刘万鸣结集300余件佳作至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意笔精微——刘万鸣艺术大展”,与广大观众共探传统文化中凝聚的中国文化内涵、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的艺术追求。
曾来德书画艺术作品展贵州站:以书写之墨趣 许山河之魂灵
以书写之墨趣 许山河之魂灵,“墨许山河——曾来德书画艺术作品展”亮相贵州美术馆。展出曾来德160余件书画精品,既有大气磅礴巨幅榜书,也有匠心独运的蝇头小楷,既有传统情怀的表达,更有震撼人心的现代书法,还有浑厚苍茫表现西北黄土系列和巴山蜀水的焦墨山水。以独到的审美意韵展现宏图新异的山水境界。
论坛动向
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京举行
上周,“和合共生,文明互鉴”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北京举行。作为践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的重要平台,论坛承载亚洲各国朋友守望文明、互学互鉴、合作发展的共同愿望。中外嘉宾围绕“文明交流互鉴:我们共同的责任”,从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国际传播的全球愿景与中国责任、中国文物国际交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等方面生动阐释“和合共生,文明互鉴”的深刻内涵。
2023世界大河论坛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为弘扬黄河文化,促进国际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论坛系列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展开,力图把坐而论道与实地体验相融合,举行主体论坛、分论坛、圆桌会议、体验考察、黄河文化月、中外媒体黄河行等多个活动,通过专题报告、交流讨论、成果发布、实地考察、文化展演等不同方式,力争全景式展现大河之美、文化之美、文明之美。
文博新馆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焕新开馆
9月8日,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微改精提”项目顺利完工,重新开馆试运行。改造后的博物馆创新展览展示手段,整体展线疏密有致,展品内涵丰富,展览阐释注重观众体验。新的展览体系由常设基本展《沟通南北:大运河的开凿、变迁与影响》、常设特展《因河而兴:大运河与杭州城的故事》、以及多项专题展等组成,共展出藏品600余件,多样化展示千年运河的前世今生。
甘肃简牍博物馆开馆
9月7日,甘肃简牍博物馆开馆。千余枚见证汉代丝绸之路繁盛的珍贵简牍首次集中亮相,其中绝大部分为考古发现后首次展出。该馆常设“简牍时代”“简述丝路”“边塞人家”“书于简帛”四大展陈,通过实物展示、图文解说、影像互动、场景复原等展示手段,为公众全面、生动地展现甘肃简牍里的丝路文化与中华智慧。
国际艺讯
两大艺博会同期开幕 首尔艺术市场如何披荆斩棘
最近,韩国首尔的艺术界热闹非凡。第二届弗里兹首尔艺博会和韩国国际艺术博览会同时举办,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目光,强劲的销售成绩也给处在波动中的全球艺术市场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去年首届展会的火爆鼓励了新画廊报名参加今年的展会,参展商从 110 家增加到今年的 121 家。与去年相比,展会上出现了更多中国藏家的身影。
扩张与多元化并重 纽约军械库艺博会与影像纽约艺博会同启
在艺术市场下行和首尔艺博会对垒的双重压力下,9月7日至10日,纽约军械库艺博会迎来被国际艺博会巨头弗里兹收购后的首场展会,同期首届影像纽约艺术博览会如约举行,显示出当代艺术与摄影细分市场蓬勃发展的活力。本届军械库艺博会共设有225个展位,比去年的250个略有减少。来自35个国家的参展商隆重呈现最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作品。
第 35 届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启幕 在集体实践中探寻不可能
另有全球最重要的国际当代艺术盛会之一,巴西圣保罗双年展近日也盛大开幕。本届双年展以“不可能的编舞”为主题,经过巧妙的编排,121 组艺术家以不同的艺术语言,展出了约1100件不同语汇的作品。展览打破线性和目的性的传统观看方式,作品间构成一个由许多起点和终点组成的循环。以突破传统的方式启发思考和对话,以期在社会生活中实现正义、自由和平等的理念。
树立文物归还典范 曼彻斯特博物馆向澳大利亚原住民归还 174 件物品
近日,英国的曼彻斯特博物馆向澳大利亚原住民社区归还了超过 174 件物品,这是英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归还项目之一。这些物品没有宏大的故事背景,却与当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双方平等的对话方式让这次归还被誉为文物回归的典范。目前这 174 件物品已正式归还给来自格鲁特岛的阿宁迪利亚克瓦代表,该岛距离澳大利亚大陆北海岸约 50 公里。
编辑、排版: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