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中国美术馆内的武汉美术馆展区人声鼎沸,一场以“桥见武汉”万里长江第一桥为主题的公共教育活动吸引了众多目光。
活动现场,武汉美术馆的工作人员与来自北京的小学生们共同探索武汉作为“桥梁之城”的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通过工作人员讲述桥梁背后的故事,小学生们对武汉桥梁的壮丽景观和独特魅力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工作人员带领小学生们一同赏析马克·吕布的摄影作品《建造长江大桥》和《正在建造长江大桥的工人》,以及邓少峰的国画作品《长江大桥》。这些作品以不同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武汉长江大桥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让小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桥梁所蕴含的历史沉淀和时代风采。
马克·吕布《正在建造长江大桥的工人》银盐相纸 1957年
马克·吕布《建造长江大桥》银盐相纸 1957年
邓少峰《长江大桥》水墨设色 1950年
为了让小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体验桥梁文化的魅力,在第二环节,武汉美术馆工作人员现场带领他们共同搭建了一座长江大桥的模型。在动手搭建的过程中,小学生们感受到了桥梁设计师在大桥设计中的技术运用和创新实践,对桥梁建设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美在荟萃”汇展自2月在中国美术馆开展以来,吸引近14万观众,好评如潮。中国美术馆已联合多家美术馆举办了多场公教活动,有力推动了美育的普及,武汉美术馆借此契机展现武汉桥梁的壮丽与魅力,通过美术作品深入传播武汉的历史底蕴与时代风采。让观众们在欣赏中感染,在品味中启发,使活动成为解武汉城市与桥梁文化的窗口,增进人们对这座活力城市的热爱。
图片来源于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