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经典配图《杜甫像》吗?当年,不少网友对这幅作品进行“再创作”,形成了“杜甫很忙”流行热梗。在教科书插图屡次被质疑的今天,经典历史人物画像的创作者——蒋兆和这个名字也再度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图片源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3 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
蒋兆和《杜甫像》1959 中国画 131×90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蒋兆和是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绘画大师,推动中国人物画现代化转型的里程碑式画家。正在泰康美术馆举行的“境在苍穹寥廓中·蒋兆和艺术文献展”,聚焦蒋兆和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的艺术创作、教学,汇集40余件珍贵作品及相关文献资料,从三个主题深入研究蒋兆和在中国水墨人物画创作和新中国美术教育两个维度实践的广度与深度。
展览以蒋兆和的青葱岁月为开端,讲述他16岁离开四川泸县老家到上海讨生活,从事门市商品广告画和橱窗美术设计,在不同媒介中寻找表现技巧与规律,为他推动中国画的人物造型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936年以后,蒋兆和的艺术实践专注于中国水墨人物画,奉现实主义为圭臬,在继承中国画传统的同时,吸收西画素描技法探索国画素描方法。内容上聚焦于战争与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这些作品是对残酷现实的直面描绘,背后流露的则是对和平生活的深切渴望。
新中国成立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新评估和呈现变得迫切。蒋兆和在1950年代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作道路——为古代历史人物造像,并延续至他晚年的1980年代。除了《杜甫像》,还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古代名人形象都经由蒋兆和之笔进入公众视野——李白、陶渊明、屈原等文学巨匠,张衡、祖冲之、李时珍等古代科学家、医学家......在过去的半个世纪,这些画像塑造了我们对于古代历史文化人物的集体想象与记忆。
蒋兆和《太白醉酒》1982 中国画 127.5×67cm 私人收藏
展览以蒋兆和晚年时的一副自画像收尾。画中的蒋兆和面带微笑仰望苍穹,彷佛他亲身经历的20世纪中国发生的沧桑巨变一幕幕在自己眼前闪过,记录着他一生“为民写真”的赤诚之心。
作品欣赏
蒋兆和《老鼠上烛台》约1926 图案 24.6×18.6cm 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藏
蒋兆和《流民图》1943 中国画 蒋兆和家属供图
图片来源:泰康美术馆